我在北非的突尼斯!!!

如果沒搭郵輪,我想我這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造訪此地

 

前一晚,房間內會收到入境申請表
入境突尼斯需填寫表格後,帶著護照,才能造訪突尼斯

 

突尼斯位於非洲北部,國土有40%是沙哈拉沙漠,剩下的60%則為富饒土地,
前三世紀就已成為迦太基文明的發源地。主要語言法文、阿拉伯語。

前一天,還在享受公海日,隔日,郵輪靠岸
便看到阿拉伯風的建築,聽到突尼斯傳統樂器演奏,立刻感受到文化衝擊
各位~~這已經不是在歐洲,而是北非突尼斯呀~~

 

連郵筒也相當阿拉伯風
不過我很懷疑,這邊寄信真的可以收到嗎?!

 

造訪突尼斯前,船員們用嚴謹的口吻對我說:「突尼斯很危險,不安全,千萬不要個人行動。」
畢竟非洲已屬於一個全新的國度,在眾船員的提醒下,讓平日不受控+不聽使喚的我,這次只好乖乖參加岸上觀光的團。

我報名參觀迦太基遺址+藍白小鎮

大家都很認真的在聽領隊介紹
西元前8世紀,由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帝國。
迦太基早期以販賣奴隸、金屬、奢侈品、酒類和橄欖油等等

 

托非祭壇 Stelae on the Tophet
這裡是祭壇,也是墓園
迦太基人殺嬰孩祭祀,並以火葬獻祭給Baah火神(有沒有這麼殘忍啊@@)

 

進入洞穴內,佈滿溼氣,氣溫驟低,遍地散亂的石碑
忽然感到毛骨悚然,我便快速逃離洞穴內

 

迦太基城

西元前814年,泰爾王國的Dido公主因其兄排斥公主獨攬大權,權位鬥爭,為了免遭迫害,公主帶著財寶與僕人漂洋過海,來到突尼斯。
當時她向柏柏人要求借一張牛皮做為棲身之地,聰穎的公主將牛皮切成一根根細條,然後把牛皮相綁相連,近靠於海邊山丘圍起了一塊地皮,便成為迦太基城。

迦太基主要建築為城牆、宮殿、神廟、別墅、住房、公共浴室、劇場、競技場、跑馬場、港口、墓地等等。

這曾是國土盛強、疆土遼闊、富極一時的城市;卻因戰爭的摧殘與人類的殘酷,僅存一磚一瓦與破碎的羅馬石柱。
迦太基經過數次的外敵侵襲,在第五次十字軍東征,橫掃迦太基後,嚴重損害,化為灰燼,留下破碎遺址。

 

一顆顆白色圓石,是當時戰爭所使用的炮彈

 

過去這裡是浴場

 

現今,僅存的兩根羅馬石柱

 

行走的地方,早期為地下室,便可見戰爭幾乎將它全毀

 

藍白小鎮
Sidi Bou Said西迪布賽小鎮位於突尼斯北部,坐落於迦太基和馬爾薩之間,
整個城鎮以白色、藍色為主色,因此稱為『藍白小鎮』

當我得知突尼斯也有類似希臘風格的藍白小鎮,讓我滿心期待不已。

 

藍白小鎮坐落於小山丘上

 

這裡有著藍白的色調,與希臘相同的色系
但不同的是,這上演阿拉伯風情的藍白小鎮
稱不上浪漫情愫,卻有著獨特的異國風味

 

當地傳統服飾

 

小販都守在店門前吆喝著

這邊購物不僅要貨比三家,還要瘋狂殺價,價錢可從20 €殺到2 €,就算只是問價錢,轉身不買,小販都會追著你跑(一點也不誇張@@)
而且我實在很不解,他們為什麼要開天價,再來讓大家殺價?!

 

當地的手工藝品,價格不匪,有的質感卻略為粗糙

 

搭郵輪讓我有機會來到突尼斯,學生時期,我期盼未來能行萬里路
體驗異國文化,感受不同風情,接受文化衝突
眼看世界,反觀內心自我,了解內心的渴望

我的旅行持續著,夢想也持續進行

 

Share: